清华博导谈企业发展与智能制造
2019年6月3日晚上7点,我司同辉学院请来了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部主任赵骥教授为我们授课,课题为“企业发展与智能制造”,参与听课的人员为包括我司董事长、总经理在内的全体学员以及部分周边企业友人。
赵骥教授首先谈了谈“CIMS”,C—Computer:泛指信息技术和手段;I—Integrated:强调各部分集成;M—Manufacturing:制造业为对象;S—Systems:从系统高度看问题。简言之:CIMS就是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和解决制造业中的企业信息化问题。
从广义概念上来理解,CIMS,可以看作是智能自动化的例子,而“智能制造”则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,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,诸如分析、推理、判断、构思、构思、和决策等,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,去扩大、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。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,扩展到柔性化、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。
赵骥教授谈到,“智能制造”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,它包含数字化织造、数字化网络制造、数字化网络智能制造等多重含义,它的不断发展也意味着“人脑的不断贬值”。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面临的市场环境、问题、信息环境、组织模式正在快速发生变化,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“智能制造”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、分析环境、解决问题。
同时,“智能制造”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,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,目前世界各大国的工业发展计划中,如美国的“工业互联网”、德国的“工业4.0”、日本的“工业价值链IVI”、中国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,均把“智能制造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。
在工业发展中,“智能制造”的典型表现是“软件换人”和“机器换人”,目前“AI技术(人工智能)”的发展告诉我们——机器人与我们并不遥远。接着,赵骥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最新的发展成果,以及“智能制造”对诸如“海尔”、“顺丰”等企业的组织模式的改变。
最后,赵骥教授引用其好友的话来作为本场授课的结束语:信息技术会重构国家与国家、企业与企业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处事方式。未来最大的机会来自新兴技术和现有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,这将颠覆未来的技术和产业。
赵骥教授的授课,让我们了解到科技最新的发展和社会最近的变迁,给了我们关于未来的深刻启示。我们不仅要活在当下,也要预见未来。再次感谢赵骥教授的精彩授课!